這個月絕對是本地傳統媒體的「黑色7月」,《壹週刊》、《忽然1周》、《成報》、《新報》

這個月絕對是本地傳統媒體的「黑色7月」,《壹週刊》、《忽然1周》、《成報》、《新報》接連宣佈結業、停刊或裁員。舊媒體不敵科技新潮流步向夕陽,新媒體卻陷入「免費午餐」的迷思。按現時走勢,無論從業員、讀者或廣告客戶,都必須再教育:世上沒有免費午餐,新媒體要靠堅實內容或做Content Marketing才能賴以生存,向市場收費是必由之路。




本地傳媒的「黑色7月」,由《新報》揭開序幕:11日,近一甲子歷史的《新報》宣布結業、16日,被入稟清盤的《成報》暫時休刊、翌日(17日),壹傳媒旗艦雜誌《壹週刊》裁員四十人、至本周一(20日),另一娛樂消閒雜誌《忽然1周》也將於下月7日,即創刊二十周年停刊。


包括筆者在內,相信年輕讀者們不僅從未在報攤便利店買《成報》、《新報》,也一段時間未花錢買《壹週刊》、《忽然1周》了;甚至曾經百家爭鳴的免費報刊,人人爭住拿的高峰期亦結束,《頭條》、《AM730》,甚至獨佔港鐵網絡的《都市》,返工繁忙時間過後,鬧市派報點還有大批報紙派不完。當人人都習慣用手機、平板閱讀新聞後,無論收費或免費的紙媒,都註定走下坡。


流動裝置全面普及化,急速改變讀者接收資訊的習慣,傳統紙媒無力或來不及轉型而沒落,這不僅是香港,也是全球潮流,多份報刊近幾年結業,包括《德國金融時報》、《世界新聞報》、《基督教科學箴言報》等,即使是常有官方插手傳媒行業的中國,也不能倖免,這兩年停刊就有上海《新聞晚報》、雲南《生活新報》、河北《雜文報》等。


面對舊媒體的沒落,轉型新媒體,似乎是理所當然。筆者許多傳媒舊同行、舊老細也如是想法,亦有這樣做,但最終亦失敗告終,最大死因歸咎於「免費」(或便宜)的錯覺:無論從業員、讀者、廣告客戶,都先入為主相信,接收網上資訊都是免費,就毋須付費、或只願意以便宜的代價投放在新媒體了。尤其是廣告客戶,總會大條道理,認為在Facebook寫幾個Post、或拿部單反拍條片放上YouTube好X簡單,隨便找個Freelancer都做得到,新媒體宣傳製作收費不該和傳統媒體看齊!


事實不然,在網絡上做推廣,需要投放的成本,絕對比舊媒體更甚。無論紙媒、電視、電台等,因為它們有一定入場門檻,供應數目有限,且佔據著具體、有型的平台,故此在廣告市場始終有一定叫價(因讀者接收習慣改變,導致傳媒廣告市場萎縮,又是另一個故事),但新媒體呢,網站、網媒數量幾近無限,又不像報刊般在現實世界佔據一個具體位置(報攤、電視台頻道),要讓目標讀者群注視其存在,根本就必須投放更大的推廣力道和費用才行。


廣告客戶卻不是這樣想,以為幾百蚊真的可以拍條太空片,從事網絡推廣的細公司就苦不堪言,拿著一千幾百蚊預算,可以做什麼?若要像傳媒一樣,做些貨真價實的Content Marketing,想也不用想——這價錢連Freelancer也請不起,怎樣招聘有才能、經驗的Full Time?


結果,細公司昔日就用灌Like、灌粉、瀏覽量、搜尋字廣告等招數食糊,但Facebook「洗太平地」趕絕灌Like行徑;Google、Yahoo等搜尋平台,又被外國機構踢爆,原來超過九成廣告瀏覽量都是機械人程式造成的。現在好了,廣告客戶和推廣公司都知道真相,大家都無法再依靠灌Like、灌粉等繼續自欺欺人了。故此,無論廣告客戶和推廣公司,最終要面對一個現實:要在網絡做宣傳,必須回歸Content、Event、PR、Ad等基本步,而這些全部不是「幾百蚊」預算可以攪掂!


筆者公司最近大幅調高Facebook推廣專頁的新製作收費,旨在轉型,為客戶提供更具質素的推廣服務,短期衝擊巳在預算之內,但忍痛走這步,皆因看見世界在變,強如《壹週刊》、《忽然1周》、《成報》、《新報》等舊媒體,轉身慢一點,都難逃淘汱之路;從事新媒體行業,今天若不能比其他人走快一步,就等於落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