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歷幾星期反水貨「光復行動」後,屯門、上水、沙田等「重災區」商場街道近日回復平靜,飽

經歷幾星期反水貨「光復行動」後,屯門、上水、沙田等「重災區」商場街道近日回復平靜,飽受「水貨圍城」困擾的居民拍手稱慶。撇除道德對錯,單從政治公關角度來看,號召和鼓吹「光復行動」的本土、激進政團成為最大羸家,而對於和理非非抱殘守缺的泛民政黨,繼雨傘革命後,再次成為輸家。




政黨選舉,從來都是一場市場營銷。政策、立場,是政黨的「產品」;選民,是「客戶」;選票就是「鈔票」。社會多元,故此政黨要做market segment,決定瞄準什麼「客戶」後,就以相應的「產品」來爭取其支持。


即使只懂市場學ABC的,也該明白:客戶的喜好是會改變、市場也是會改變,例如競爭對手的出現、新產品的出現等等,故此公司也需要經常調整現有產品或推出新產品,鞏固現有客戶群、甚至開拓新客戶群。泛民政黨的最大問題是,面對「客戶」(選民)喜惡都改變了,卻不肯適度調整其「產品」(政策、立場),一味抱殘守缺,結果把大量選民拱手相讓予對手。


從水貨客問題上,最能夠反映出政治團體的優勝劣敗。有別於政治等形而上議題,水貨客在各區帶來的混亂無日無之,是一個徹頭徹尾、貼身的民生議題,除了面向水貨客的商家、店舖業主等等,受影響的各區居民,都是一面倒反對的。在這前提下,誰能夠為他們發聲、解決問題,很自然會得到其「鈔票」(選票)。


連續幾星期發生的「光復行動」,儘管並非次次由本土、激進政團帶領,但其支持的立場相當鮮明;每次「光復行動」都引來大量抗爭者參予,衝突畫面和影片中,廣泛透過社交媒體流傳;而屯門、上水、沙田近日漸漸回復平靜(也有人說是和正在召開的兩會有關),客觀效果是:在「客戶」角度來看,由激進和本土政團鼓吹的「產品」(光復行動),經過多次各區反水貨抗爭活動之後,水貨客猖獗情況收歛了。


的確,這些「光復行動」出現大量暴力場面、多人被捕、細路女哭了等等不理想問題,但在為居民解決水貨問題的「大綱」獲滿足的前提下,上述旁枝末葉「細節」自然會被「客戶」包容下去。這就是本土、激進政團在主流傳媒、泛民政團圍攻之下,仍得到大量居民肯定的關鍵。


相反,泛民政黨於上述水貨客「重災區」均在議會有議席,多年來非但不能緩和水貨客問題,反而日益嚴重,本來就該警覺「客戶」可能遷怒他們。而在過去數周反水貨高峰期間,在抗爭現場前綫全數失蹤,比起抗爭者給打得流血的畫面,公關上輸晒,結果予人「唔單止做唔到野、仲唔見人」的惡評。最後,還要高調開記者會,譴責本土、激進政團暴力,執著於「細節」,對於反水貨的「大綱」卻輕忽,「客戶」結果認為你「貨不對辦」。


港台周四(12日)的「自由風自由Phone」節目,最能反映上述效果。主持人邀請反對「光復行動」以暴力反水貨客的立法會議員陳偉業,和積極鼓吹「光復行動」的熱血公民首領黃洋達,進行辯論。筆者聽後要坦言,在誰營救被捕的16歲少年、2011年七一堵路被捕時失踪,黃洋達均被陳偉業駁得窒言或閃爍其詞,可謂技術性擊倒。但節目Phone in的聽眾,反而大部份是不滿陳偉業、泛民無法解決水貨客問題——別忘記,這是香港電台,「自由風自由Phone」是下午時間播出,聽眾群年齡相對較大、政治立場溫和甚至傾向保守的。


泛民政團對於「和理非非」抱殘守缺,是最大敗因。市場變了、客戶也變了,他們仍堅持銷售一件落後、過時的「產品」,幻想「客戶」會調整本身的需求喜好,繼續付「鈔票」給他們,完全違反市場學法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