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春深水埗「桂林夜市」會否重現,成為一眾愛尋本土小食之港人的關注,甚至多個團體自發發

新春深水埗「桂林夜市」會否重現,成為一眾愛尋本土小食之港人的關注,甚至多個團體自發發起行動要保衛深水埗小販。如此強大市場力量,港府真的可以考慮設立定點小販市場,攪活經濟之餘,讓市民增加歡樂,又為創業者提供一個白手興家的機會,一舉多得。





圖片:破折號


木頭車的小販文化,是香港集體回憶之一,Menclub的七、八十後讀者應該有類似感受。在公屋等基層地區,一架又一架木頭車,魚蛋、燒賣、雞蛋仔、臭豆腐等等小食,「掃街」滋味實在無窮,忽然「城管人員」(食環署也)殺到,小販大叫「走鬼」四散,絕對是香港獨有情景。


當局嚴打街頭小販,近年小販巳經買小見小,去年農曆新年期間,深水埗桂林街、北河街一帶,趁食環執法人員放假,難得重現「桂林夜市」,雖然只有幾晚,但吸引大批市民來回味,掀起集體回憶。豈料今年深水埗建制派區議員要求嚴打小販,於是食環署事先在區內懸掛「嚴厲取締無牌熟食小販」橫額,又高調表明會嚴厲執法,結果激起民憤,認為有關做法不近人情,多個本土組織發起「我要真小販」活動,包括最近多次參與反水貨客行動的「本土民主前線」。


自上世紀七十年代,當局為了便於管治市容,趕絕這種充滿商機的地道小販文化。1970年代停發新小販牌照,1983年以特惠金誘使熟食小販交出牌照,2000年成立小販管理隊,2009年曾重發近300個小販和流動冰點牌照,但兩年前又重推資助計劃,誘使小販交出牌照。


然而,觀乎世界各地區,露天市集、夜市都是本土消費,甚至旅遊業的賣點,政府會投放資源及制定政策來配合。露天市集、夜市不僅僅只是滿足食慾咁簡單,也有推動經濟及旅遊、提供就業及創業機會的積極作用。以港人常旅遊的台灣為例,其夜市2014年營業收益佔GDP達5%,最大的台中逢甲夜市營業收益逾92億新台幣(約23.7億港元)。而香港競爭對手新加坡,2011年宣布活化小販文化,更推出「小販學徒計劃」,招攬創業人士做小販,去年更翻新著名景點牛車水美食街,招來大批老字號攤檔進駐,實行以地道美食來推動旅遊。美國、加拿大等地也有流動快餐車,包括筆者留學加國時最愛吃的即烤熱狗。


港府若設立露天市集、夜市,可以為年輕人提供小本創業機會,像去年「桂林夜市」擺檔賣招牌油浸魚蛋的林昌記,三日沽出逾十萬粒打響名堂,於是用賺來的九萬元在深水埗和尖沙咀開舖創業。也許有人問,只要食物美味,租個街舖一樣能創業。請別忘記租金,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曾經分析,經營牛雜、滷味、魚蛋的小店,不可能賣得貴,毛利約65%,但當中35%用作交租,剩下的等於淨出人工。另有些論調聲稱小販會衍生衛生、安全問題,這完全是把問題本末倒置。當局不研做定點市集,迫使小販們要無牌經營和四處走鬼,才帶來上述副作用。當局只要設夜市、定規格,自然迎刄而解。


政府若肯靈活變通一點,不僅能化解民怨,還可以為市民創造不少財富。踏入羊年,筆者祝大家喜氣洋洋、步步高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