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宣佈鼓勵青年人創業後,就有人批評財政司司長曾俊華「不支持創新科技」,

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宣佈鼓勵青年人創業後,就有人批評財政司司長曾俊華「不支持創新科技」,迫使財爺要寫網誌反駁。但事實上,政府有多支持創新產業呢?單從「天使基金」迄今在港未能蓬勃就可見一斑。




將於下月25日公佈財政預算案的曾俊華,日前(25日)在網誌指出,有些朋友批評他只顧傳統支柱產業,不支持新產業。他反駁政府過去也有投放資源,支持科技及創意產業,而這些產業也有增長;但由於基數小,要成為支柱產業,需要時間才能見成果。他假設一個新產業今天佔生產總值0.1%,規模達20億元也不算小,期後20年,每年若維持20%速度增長,屆時亦只佔生產總值2%,與今天的支柱產業相比,遙不可及。


其實財爺也講到明,就算再過20年,創新科技也不可能成為本港支柱產業。數字會說話,統計處資料早已反映政府並不重視創新科技產業:創新科技產業佔GDP總值由2008年的0.6%,增至2012年的0.7%,升幅只有可憐的0.1%;至於就業人口就由2008年的2.6萬,升至2012年的3萬,僅僅多了4千多人而已。無論怎看,也沒有每年20%增長速度!


何解本港創新科技產業遙遙落後,筆者曾經跟一些創投圈朋友談過,其中一個原因是:創投天使圈在港不夠成熟。所謂天使投資者(Angel Investor),是在初創公司還沒有收入時,一班願意冒著高風險、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的投資者。由於創新科技產業是一盤「無形」生意,沒有實質的磚頭資產抵押,很難向銀行借貸。天使投資者便扮演關鍵角色。


美國科技行業領先全球,矽谷能夠出現眾多著名科技巨企,一個主要原因,就是得到天使投資者。例如Google初創時,就得到阿諾舒華辛力加等名人投資、Facebook也有李嘉誠等投資。而美國政府也不斷鼓勵創投天使圈的成長,藉此讓本土科技行業保持增長,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在2013年通過JOBS法案Title II,放寬眾籌融資(Crowdfunding),降低入場門檻,讓只要擁有100萬美元 (約780萬港元)淨資產,或連續三年年均收入超過20萬美元(約156萬港元)的人,都合資格成為投資天使正牌買賣股權。


香港呢?天使基金規模相當少。Google和中大創業研究報告顯示,在2009年至2013年間,只有21%香港天使投資者選擇本地新創企業。投資者觀念偏保守,對香港本地創業人士欠缺信心。政府不僅不放鬆有關政策,反而採取消極立場。證監會去年5月更警告,互聯網眾籌集資活動存在風險,相關活動可能涉及欺詐及違法。可見香港並未有善用已具備的條件,發展互聯網金融,把眾籌融資納入正軌。


筆者年前曾幫助某智能寵物用品公司在香港進行市場推廣,運用傳媒及公關經驗,上年參展家品展時,成功吸引中港澳逾廿間媒體採訪報導,連展覽主辦機構也笑言,報導我們一個攤位的傳媒,居然比整個展覽的報導還多。可惜是,跑遍香港和內地,最後就是得不到天使的眷顧,項目無疼而終。


政府若肯積極點,推動創投天使基金圈,不僅本港創新科技行業獲益,天使投資者也能找到高報的好項目,政府也有好處,實在一舉三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