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振英上周發表《施政報告》, 提出要擴大輸入內地專才計劃。之後消息透露更多詳情,顯示

梁振英上周發表《施政報告》, 提出要擴大輸入內地專才計劃。之後消息透露更多詳情,顯示當局計劃擴大輸入內地專才的行業範圍,高達逾百工種,遍及所有專業,若然消息屬實,香港可能繼九七年後,爆發新一輪移民潮。


《施政報告》提出多項擴大輸入內地專才措施,稱鼓勵人才及企業家來港發展,看似吸引國際人才,但實質對象是內地勞動力。據《明報》報導,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曾初議一份超過100個 指定職位的「人才清單」, 涵蓋各種專業行業。其中包括教師、醫生、社工、酒店經理、廚師、公關、金融投資顧問、建築師、土木工程師、會計師、電子工程師……等等。保安局局長黎棟國 表示,制訂清單除視乎人手短缺情況,亦要考慮社會發展同時,本地相關人才是否足以應付,又不排除以優才計劃額外加分,但暫無制訂時間表。




事實上,香港上述行業未有人手短缺問題,甚至出現供過於求,其中最摸不著頭腦的是音樂、電影等創意產業。首先,不少本地音樂人和電影人,因為資源缺乏,已長期開工不足。但香港每年有大量相關學系學生畢業,供過於求,他們何去何從?很多因此被逼放棄理想,轉為從事行業周邊工作,或完全轉行。教師行業亦出現同樣情況,近年適齡學生人數不斷減少,加上學校合併或轉直資等,導致官立及津貼中、小學的教師人數持續下跌,迫使大量教師轉行。因此,政府實在沒有迫切需要從外地引入大量專才。


若然政府落實輸入上述內地專才大軍,香港中產及快將畢業的大學生,必然受到重大衝擊。香港今非昔比,大學畢業生比比皆是,再不是八、九十年代初「天之驕 子」時代。一旦從內地引入大量專才,屆時人浮於事,僱主的薪酬議價能力自然大增,勢把工資壓至最低。通脹有升無跌,工作報酬卻越來越少,中產階層就會一直 向下流,打回原型變成基層,加劇香港巳呈型的M型社會趨勢。


根據統計處資料顯示,富裕及貧窮階層比例均上升,中產階層比例卻下跌:全港家庭總月入高於6萬元的住戶比例,由1996年的6.9%顯著增至2011年的12.2%,月入低於4,000元的比例由6.7%增至9.1%,而月收入1萬至4萬之間的中產家庭,卻由61.2%跌至52.8%,香港明顯出現「M型社會」貧富懸殊的特徵。再加上政治及社會環境動盪,不少中產也移民離港。


筆者公司新來一兼職女大學生,日前午膳閒聊時,便提及有意移民,她生得精靈醒目,按道理畢業後不難找到工作,於是筆者追問原因,她指八、九十後前途 茫茫,初投社會先要還學債,丁點工資又追不上通脹。想要上車?簡直癡人說夢話。擴大輸入內地專才,只會增加對內地仇恨、加深兩地矛盾。


雨傘革命雖然結束,唯民怨仍持續,政府理應推出善政安撫市民,新一份施政報告不僅未見相關措施,更反其道而行,可以預視,社會未來將出現更多動盪,對於政府、港人或內地來港人士而言,都不是一件好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