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嘉誠上週五宣佈重組長和系,成為2015年初最震撼的政經大事,財經分析員認為重組更能

李嘉誠上週五宣佈重組長和系,成為2015年初最震撼的政經大事,財經分析員認為重組更能反映集團價值,對股東有利;時事分析員則注意到集團遷冊海外,可能是李超人「撤資」的訊號。


根據重組安排,長實(0001)及和黃(0013)將合併為長江和記實業(長和),接手集團所有電訊、港口及能源等綜合業務,並且分拆長江實業地產(長地),專責地產業務。兩家公司雙雙於開曼群島註冊,變相遷冊,遭業界質疑撤資。集團主席李嘉誠否認,表示重組有助消除長實持有和黃股份的折讓,為股東釋放實際價值,以及預期派息率上升最為重要,希望達至平衡風險云云。


綜合金融界連日分析,均認為長和系重組是利多於弊,這從兩司股價升幅可以反映。消息在香港上週五收市後公佈,長實及和黃當晚於美國的ADR股價,分別較香收巿大升11.1%及9.8%。港股周一(12日)開市後,長實收報143.2元,升14.74%;和黃收報98.35元,升12.53%,總成交額增至逾85億元。




然而,筆者認為重點該是,為何李超人認為,以平衡控股來分開兩間公司,會是更穩健的做法?其實,在1997年之前,李超人一直是平衡控股長實及和黃。當年長實直接持控長江基建(1038),和黃則持控前身為香港電燈的電能實業(0006)。但是,長實和長建業務類型跟地域相關性高,未能達到風險分散策略。反而,和黃已是一家業務多元化、經營地域分散的公司,盈利較穩定,與港燈作為平穩盈利公司相似。


直至1997年,集團才改以垂直控股,即長實控和黃、和黃控長建、長建控港燈,於是,長和系可以按不同市場受不同經濟週期影響,及不同行業的競爭程度,按次序發展各國市場,充份發揮集團業務多元化、經營區域及回報週期不同的優點,故此長和系不僅能夠安然渡過亞洲金融風暴、香港樓市下跌週期,還有足夠財力投資新業務,令李嘉誠晉身世界首富前列。


長和系重組,的確帶來很多好處,卻有違李超人1997年改以垂直控股、來平衡風險的大原則。從架構上來看,重組後的長和,仍是一間多元業務和區域的公司,符合李超人做生意平衡風險的原則,但長地無論怎樣看,都是一間專注地產業務的公司,一旦遇到樓市低潮,勢受衝擊。


既然有名超人又是首富,李嘉誠此著一定不會錯,只是凡人看不通而已。是次重組,評論員其實有一點忽略了:重組後,因為長和及長地變成兩間平衡公司,故此無論李超人或未來接班的小超,都可以獨立沽售地產業務,而不影響其他業務,而這在重組前是不可能做到的,皆因垂直控股之下,沽售長實,等於變相沽售整個集團。以地產起家的李氏家族會沽售本業?乍聽天荒夜潭,但Never Say Never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