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票人數破盡紀錄的立法會選舉,非建制派舊將下馬、得票銳跌,反見「傘兵」新人紛紛當選,足見泛民支持者求變心切,希望議會出現新氣象。

 

這次選舉在政治審查、港獨候選人遭禠奪、恐嚇、棄選聲之下進行,結果投票人數創出紀錄,共計220萬人投票,投票率58%,較舊紀錄2004年的178萬人及55.64%,足足多出42萬人和2.36%,出現了彩頤居票站入夜後的長長人龍,太古城少年警訊會所票站過千人排隊,凌晨2時半才完成投票之奇觀!

 

而最矚目的地區直選,非建制派和建制派,分別取得19席和16席,差距較上屆18對17席,有所拓闊。筆者7月時曾於《老泛民立會選舉困境》文章預測,經歷2014年佔領後,這次改選洗牌幅度,將是自回歸以來最大,結果一如所料,地區直選35席之中,共有17人是首次進入議會,而有4位排在名單首位、爭取連任的非建制派議員,均告落馬,包括工黨何秀蘭及李卓人、民協馮檢基及普羅政治學苑黃毓民,這還計算退休的民主黨何俊仁、劉慧卿、單仲偕、公民黨梁家傑等。

 

而在街頭佔領後崛起的「傘兵」及本土政團,成為了今次選舉最大嬴家,包括青年新政游蕙楨及梁頌恆、香港眾志羅冠聰、小麗民主教室劉小麗、獨立的朱凱廸及熱血公民鄭松泰,初試啼聲便告捷,且吸票力度驚人,以高票當選:朱凱迪以84,121票膺登新界西「票王」,羅冠聰以50,818票,於港島非建制派稱帝等。

 

從票源流向來分析,「傘兵」的確吸納了大量傳統老泛民的選票,導致後者落馬或低票當選。譬如港島區,落選的何秀蘭、險勝的陳淑莊,較上屆流失47,289票,與羅冠聰得票相若。而九龍西,落選的譚國僑 、黃毓民、低票當選的毛孟靜、黃碧雲,總共較上屆流失近5萬票,與劉小麗、游蕙楨得票相若。

 

「雷動計劃」在選前宣佈棄保,而響應呼籲而主動棄選的政黨,均成為最大輸家,估計棄保所引起的「骨牌效應」,加上非建制派選民求變心切,的確拖累棄選人士其他黨友的選情,民協何啟明、新同盟關永業、工黨胡穗珊宣佈棄選,結果民協譚國僑、新同盟范國威、工黨李卓人及何秀蘭均落敗,民協與新同盟更是議席全失,面臨泡沫化危機。

 

至於泛民兩大龍頭,公民黨和民主黨,表面上五區均當選告捷,其實皆顯著流失選票,長遠有隱憂。公民黨和民主黨上屆在地區直選分別取得25.5萬和24.7萬票,而今屆只有20.7萬和19.9萬,下跌了18.48%和19.15%,而民主黨死敵「熱普城」,儘管只取得一席,但總得票達15.4萬,其實兩者只相差4.5萬票而己。

 

筆者認為,數字會說話:傳統泛民支持者透過選票,向泛民政客給予最大懲罰,轉投在佔領期間嶄露頭角的「傘兵」,希望出現轉變,政壇會有新氣象。港人這種求變心態,過往造就了公民黨、社民連、人民力量等崛起,但歷史已經印證:不徹底改變制度,只冀望以換人來改變,最後只是舊瓶新酒、換湯不換藥。港人也許要再經歷多幾次教訓,痛定思痛,才會明白這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