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「爆冷」入主白宮,Facebook竟然要「問責」?大選前唱好希拉里的美國多家傳媒,紛紛怪責Facebook 虛假消息氾濫,對今屆選舉結果造成巨大影響,間接將總統寶座送給特朗普。

 

首先,筆者並不認為特朗普是「爆冷」當選,所謂希拉里大熱倒灶、特朗普爆冷,之不過是主流媒體營造的假象(詳見筆者前文《特朗普羸了 這是社交媒體的勝利》)不過,Facebook充斥大量假新聞,這倒是事實。

 

選舉期間,多宗打擊希拉里的假新聞,接二連三在Facebook等社交媒體流傳,譬如「奧巴馬特赦希拉里」、「希拉里助手與911幕後策劃者不可告人的關係」等,而炒得最熱的,必定是「六位反對希拉蕊的社運人士在上個月被謀殺或離奇死亡」,圖文並茂、繪聲繪影指6位想把希拉里拉下台的人,忽然都死於非命。此文以新聞格式撰寫,不細心考究,根本難以分辨真假!換作主流傳媒,有嚴謹編採制度篩走假新聞,但Facebook認為自己是一個「社交」平台,故此從來沒意識要負起這種最基本的傳媒責任。

 

結果隨著Facebook用戶越來越多,衍生的問題也不斷增加,筆者也經常抨擊,不僅僅縱容假新聞流傳,更縱容Content Farm垃圾文章散佈、舊片扮成太空站直播呃like等等。究竟為何Facebook會出現這些問題?這要追本遡源:Facebook起初只是長春藤大學之間的網上交友平台,讓大學生自由分享個人資料及生活點滴;用戶想多人like、多人share,當然要分享一些夠激、夠爆的話題,自然毋須引入編審制度去深究消息來源真確性。朱克伯格之後引用的演算法,決定用戶生活時報會顯現哪些帖文,純粹用戶的關係網絡及話題的流行性,它不懂區分真假,更不會關心報導的質量,總之多人like和share的內容,就會優先出現生活時報上。

 

朱克伯格不是唸新聞系出身,所以不清楚這點(即使是新聞系出身的,都未必完全明白):任何可以發佈訊息的平台,其實已經是Media,如今Facebook有十幾億用戶,名副其實已經是一個Mass Media,因此要有道德責任,跟隨傳媒守則運作,杜絕用戶為了呃like、製造話題,而發佈一些失實消息。

 

現時Facebook最大問題,就是定位不夠清晰,一隻腳站在自由交流、近乎無王管的社交媒體,而另一隻腳就在嚴謹的新聞媒體,兩者之間互相游走,營運變得唔湯唔水,結果衍生諸多問題。就如一直備受爭議的直播功能,早前一名黑人被白人警員無故槍殺,整個過程在Facebook上直播,此片段極具新聞價值,卻被投訴暴力和血腥;還有「小野洋子:我和希拉蕊的婚外情」、「看完我驚呆了」,虛假標題無處不在,充滿漏洞的演算法運作,更將這些「熱門內容」廣泛發佈出去。

 

所以,Facebook要在新聞平台和社交平台之間二擇其一,是未來必然發生的事。最近有外國調查報告指出,80%年輕人經常使用Snapchat及Instagram,按照現時發展來看,年輕族群一直是社交平台的主力,既然年輕人流向Snapchat、Instagram趨勢無可扭轉,Facebook在「社交平台」發展可謂見頂,倒不如把握現時在中、青年用戶的優勢,加強轉型一個具體社交功能的新聞平台為妙,這亦解釋了,朱克伯格上周預告,會打擊假新聞的新措施,此舉並非即興,而是經過深思熟慮。

 

Facebook轉型新聞平台、打擊假新聞勢在必行,下一個要打擊的,就是開粉絲專頁宣傳的商戶,別以為將來可以隨便post幾張相、起一條殺人標題就可以過關。筆者以傳媒人身份看過不少商戶專頁,本身就是一件災難,只是Facebook不採取傳媒守則來審查,才沒有發生問題而已,但這個「好日子」很快過去。故此筆者奉勸各位商戶,盡快找有傳媒經驗的宣傳人幫手經營,否則很容易出事!

 

美國總統選戰落幕,在傳統媒體報導下,「希拉里大熱倒灶,特朗普爆冷勝出」。然而,從投票數字和結果來看,事實並非如此,「希拉里領先」一直只是傳媒營造的假象,反而社交媒體呈現出來的,更貼近事實。誇張一點說,美國總統選舉的最大意義,不僅是特朗普擊敗希拉里、更是社交媒體KO傳統媒體。

 

香港時間星期三中午,當特朗普跨過當選所需的選舉人票數後,Facebook紛現洗版式驚訝留言,對於「狂人」登上總統寶座,表現得難以置信,皆因選舉前所有美國傳統公佈的民調、輿論等,都製造同一個印象:希拉里穩勝特朗普。

 

然而,事實真的如此嗎?數字會說話,讓我們客觀地看看特、希兩人的總得票:希拉里共獲59,483,240票,特朗普得票59,294,288張,原來僅僅相差18萬票、0.15個百份比;而共和黨籍的特朗普,更拿下多個民主黨傳統州份,包括賓夕法尼亞州、威斯康星州,以及有「風向標」之稱俄亥俄州——自1960年以來,得俄州者便天下。若果我們完全未讀過所有選舉前的報道,單單從上述數字分析,只能得出一個結論:雙方根本勢均力敵、特朗普運氣略勝一籌。

 

特朗普告捷,原來超級電腦早巳計算到:自2004年起,每屆均準確預測總統選舉結果的印度大數據系統MogIA,上月便預測特朗普將當選;MogIA是怎樣計算呢?它在Facebook、Twitter等社交網絡上,收集美國逾2,000萬用戶的數據,包括他們提及特、希名字的次數、附帶的hashtags、心情等,再進行綜合分析。由MogIA的準確預測可見,社交網絡上的真實民意,竟然比傳媒主導的民調結果、專家分析等,更加準確!

 

事實上,這次總統選舉,社交網絡呈現的情況,更準確反映特朗普領先的現實:特朗普Facebook粉絲逾1,200萬,比希拉里多三成;Twitter 的followers高達1,330萬,亦較希拉里多23%;且喜愛半夜三更上網的特朗普,推文次數也遠多於希拉里;特朗普的YouTube觀看次數達2,000萬、Instragram粉絲300萬。

 

美國傳媒相反卻展現截然不同的「選情」,在投票前夕公佈的民意調查,一面倒顯示希拉里會跑出:ABC/華盛頓郵報民調,希拉里支持率47%領先特朗普43%、CBS為45%對41%、紐約時報為45.3%對43%、IBD/ TIPP則為43%對42%。「特朗普處於劣勢」,這些電視、報章、新聞周刊製造的假象,又如何解釋?請先看尼曼新聞研究中心數據:在美國報章雜誌中,支持希拉里的日報高達229家、周刊有131家,相較下,支持特朗普的日報只有9家、周刊只有4間。

 

為何如此懸殊?無他,特朗普口不擇言,不僅得罪中立的傳媒如《今日美國》,連親共和黨的傳媒《The Salt Lake Tribune》、《The Arizona Republic》也開罪。結果今次傳媒破天荒合力發動美版「雷動計劃」,一面倒「捧希抑特」,營造希拉里領先優勢的假象:希拉里的「電郵門」醜聞,明明涉及洩露國家機密,連FBI都要介入調查,案情嚴重,傳媒都可以輕輕放生,相反,大篇幅報導特朗普性醜聞、種族歧視、排外言論等負面消息,企圖「阻止」特朗普勝出。

 

傳媒一直具備Agenda Setting的功能,設定新聞議題走向,左右大局,故此又稱之為「第四權」,然而,主流傳媒一旦把個人恩怨喜好,凌駕於事實之上,報導自然變得失實偏頗——特朗普的集會人群動輒超過幾萬人,相反,希拉里造勢集會人數疏落,鮮明對比,記者都可以視而不見,聲稱希拉里佔優。換作十年前,美媒這招「雷動」也許還奏效,唯全賴社交網絡的普及化,還原真相,傳媒才無法再欺瞞社會大眾。

 

美國變天,香港還會遠嗎?

《香港01》最近刊登一篇道歉報導,指9月7日刊登的「海關出動近百人掃侵權貨品 有米奇及叮噹燈籠共拘12男女」報導中,其中一張照片描述出錯,誤將正貨和假貨對調,結果害慘愉景新城小商戶、百田老闆「肥叔叔」,中秋前夕要把把全批燈籠下架,損失慘重!

 

事緣海關於9月初、中秋節前夕舉行記者會,展示一批充公的侵權燈籠。《香港01》網站這篇肇事報導,其中一張展示真vs假米奇燈籠的照片說明之中,誤將正貨與侵權貨品調亂,而有份售賣該款「侵權」燈籠的百田,不幸成為受害者,愉景新城管理層看了這篇網上報導,信以為真,不問緣由迫令老闆「肥叔叔」兩天內把所有燈籠下架,「肥叔叔」不僅血本無歸,更被誤會是「老翻」商人。經過近兩個月交涉,《香港01》終於發出道歉及澄清啟事,並刪掉說明出錯的相片。

 

在網絡年代,新媒體取代舊媒體,成為大眾日常吸收資訊的平台,相信是不爭事實。就以這次肇事的《香港01》為例?讀者是從其網站/Facebook閱讀新聞?抑或從其出版的周報閱讀新聞?答案十之八九是網站,由此可見網媒影響力有多大。

 

在昔日,由於傳媒壟斷大眾傳播平台,對社會影響深遠,因此必須肩負社會責任,制定及遵守一些守則,務求每日要發佈的資訊避免犯大錯,儘管傳媒人毋須像醫生、律師等考獲專業牌照,但傳媒確是專門行業,這是不爭事實。

 

 然而,進入網絡年代,網民只要有部電腦、咪和鏡頭,再註冊個Facebook、Youtube賬號,便可以自稱「媒體」/「時報」/「新聞」,「人人都是記者」,所謂「媒體」,門檻忽然降至阿貓、阿狗都可以入場。但大部分網民皆非傳媒人出身,既不懂傳媒業守則,甚至連自己實際在從事媒體資訊發佈的工作,一點概念也沒有,卻經常受主觀意見、政治立場等左右,跟《熱血時報》、《香港01》、《立場新聞》一樣,可以無約束地在Facebook世界開Fanpage扮「傳媒大亨」,結果就經常出事。

 

譬如佔領期間,消息滿天飛,由建制派主事的《時聞香港》,曾經有篇報道,謠傳佔領人士買鋼頭鞋對付警察,還有圖為證!後來被揭發圖片的鋼頭鞋,只是海事訓練學院學生的課程裝備;由泛民人士創辦的《香港花生》,亦是一個經常被批評報導不負責任的網媒,今年5月,《香港花生》為了攻擊港大學生會不赴維園六四的行動,竟然捏造新聞,扭曲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的言論,將她不贊成再「悼念六四」的言論,竄改為「不應追究暗角七警」,甚至造圖發布,被人罵爆;一個月後,《香港花生》又刊登一篇題為「港大學生會圖統一意志 屬會立場不容有異」,聲稱孫曉嵐與港大屬會代表開會時,藉行政手段打壓屬會自主,惟孫當日根本沒有出席這會議,報導根本子虛烏有,被網民群起洗牌!

 

的而且確,傳統媒體也會偏頗、根據立場報導、出錯,但大部份不會發生上述網媒刻意造假新聞的問題。然而,網媒良莠不齊情況日趨惡化,不懂傳媒守則的阿貓阿狗,能夠業餘性質做網媒,固然是原因之一,但身為讀者的你們,也要負責!你們平時只愛Like、Share一些誇張、道聽途說的傳聞、Content Farm 垃圾帖子、改圖等等,結果助長了歪風——這個世界,有需求才有供應;這種良莠不齊的情況長此下去,對整個網媒世界並非好事,Content Farm泛濫便是引來的惡果。筆者呼籲各位,不要Like、Share偽劣的誇張失實、垃圾圖文,否則將來不會有人苦心經營,編撰一些有內容、有質量的貼文。       

 

人大釋法風波掀起政界捍法治抗爭,剛過去的周日深夜,更一度爆發佔領西環,演變成年初二「魚蛋革命」後最大型警民衝突。然而,與之前的事件截然不同,主流民意站在支持釋法一方,結果這場捍衛香港「一國兩制」的重要戰仗敗北。

 

由傳統泛民政團組成的民陣,上周日發起「守護香港法治,反對人大釋法」遊行,抗議人大常委無視《基本法》158條對於釋法的規定,在青年新政游蕙禎、梁頌恒宣誓司法覆核未有判決前,終審法院亦沒有主動提呈的情況下,便對於《基本法》104條有關宣誓的條文,進行自回歸以來第五次釋法,此舉逾越本地獨立司法系統,破壞香港賴以保持繁榮穩定的「一國兩制」承諾。

 

政界一直流傳梁振英與青年新政合謀、演出「支那辱華」鬧劇的陰謀論,旨在為梁振英連任舖路。筆者不想分析難以證實的陰謀論,本文純粹從政治公關的角度,分析傳統泛民在這個重大議題,民意陣地上為何兵敗如山倒。重點是,游、梁議會宣誓「辱華」鬧劇,與之後的司法覆核,人大釋法,表面上是因果關係,但其實兩件事本質截然不同,但在大多數市民眼中是同一件事,於是很自然地把對兩人的厭惡,直接投放在司法覆核,人大釋法的判斷上;既然覺得游梁不對,無資格擔任議員,那麼政府入稟、人大常委釋法,藉以取消兩人的議員資格就對!

 

傳統泛民也許明白「三權分立」、「一國兩制」、「司法獨立」的重要性,勝於梁游兩人能否繼續做議員,但很抱歉地說,對於大部份港豬來說,上述原則都是空泛,難以掌握,梁游兩人在鏡頭下的「Refucking 支那」宣誓,來得更實在!

 

事實上,游梁宣誓後的詭辯,什麼「鴨脷洲口音」,否認侮辱中國,予人敢做唔敢認的無賴形象,的確撐唔落。《經濟日報》旗下《晴報》和《經濟通》,上月便聯合發起一個網上投票,旨在瞭解網民對游梁兩人被判宣誓無效的看法,共有4,566人投票,高達93%即4,246人都不滿兩人做法;被問到兩人在未成功宣誓情況下,於議會內發言是否合理?89%網民表示不合理。儘管整個投票有引導性、投票者背景成疑,但綜合各方輿論,筆者也斷言,十個市民,肯定有七、八個不滿兩位議員的言行。

 

於是乎,游梁宣誓風波所引起的建制派流會事件、港府向高院提司法覆核,甚至人大常委釋法封殺兩人,民意都順利成章站在反對梁游一方,看看上周日大遊行,儘管泛民「大吹雞」,即使按民陣的宣稱,都只得約1萬人出來,與2003年七一遊行的50萬人差天落地。

 

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名言「我不認同你的說法,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」(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,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.)捍衛人權、法治的泛民堅實信眾會明白這道理,儘管心裡多麼不贊同兩位「小學雞」議員的做法,也要「大局為重」,全力捍衛兩人的再宣誓權利,然而,可惜今次無法說服絕大部份港人接受了。

 

落得如此結果,泛民不能怪責任何人,反而要自我檢討:自六四後過去四分一世紀,本身在社會推動的「民主教育」、「公民覺醒」徹底失敗,不僅無法說服多數人接受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,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.這道理、連自己也未能身體力行上述民主真締,結果關鍵時刻,主流民意遠去,兵敗如山倒。

一個名為INTERESTINATE的「內容農場」(Content Farm)專頁,幾日前發佈一段造假的國際太空站Facebook直播影片,結果全球逾600萬人次被騙,極可能是Facebook史上最大型的呃Like事件。近年「內容農場」氾濫,不僅令用戶受困擾,更帶來「劣幣驅逐良幣」的壞影響,鼓吹抄襲、剽竊歪風,令創意和調研精神式微。

 

這段太空人直播影片,一度吸引全球超過600萬人次觀看,亦有不少傳媒爭相轉載,但影片被踢爆並非直播,只是以各種已上載至Youtube的舊太空影片拼湊而成。其中一段片段是源自 2015年2月25日的艙外活動紀錄,影片亦與 NASA 官方即時直播有差別,鏡頭和時間都不相符,國際太空站所處於夜間,但直播片段卻看到陽光充沛的環境。

 

這個Facebook專頁的伎倆,就如「內容農場」,以誇張的題目包裝,來吸引網民的點擊,卻換來貨不對辦的內容。兩年前忽然在台灣冒起的「內容農場」,透過分紅、層壓式獎勵等實例,像蝗蟲般迅速在台灣、中國以至香港蔓延開去,大榴槤、Share001、Teppr趣味新聞等等「內容農場」,利誘會員張貼一些能夠得到高點擊率的文章,會員為了賺錢,結果紛紛效法毛澤東的「多快好省」總路線(數量多、速度快、質量好、成本省),海量抄文、偷圖、捏造假新聞,再改一個呃Like賣關子的標題。例如:「知道事實之後,我的下巴嚇到掉下來了」、「這個小男孩的行為,讓全火車的人都為之沉默了」等等,惟文章內容卻與標題不符,有些文章還硬性規定讀者,要讚好或分享才能閱讀。這些文章不僅毫無閱讀價值,「沒有內容的內容」,且在Facebook上大量充斥,令人不勝其煩。

 

現時經常在社交網站、論壇看到的垃圾文章,不僅標題誇張搶眼,更經常造假,例如早前瘋傳的「余文樂、小儀公開戀情、承認相戀」,引起瘋狂轉載和討論,最後雙方都否認戀情。除了藝人之外,連「759」阿信屋都難逃被惡搞命運。一篇題為「(突發)759賣零食蝕七千萬 林偉駿:『收縮已經開始,759將會全線執笠』」,引起了顧客和員工的恐慌,傳言更傳到台灣的供應商。林偉駿更於港交所網站上載通告闢謠,以正視聽。

 

這些「內容農場」侵害原創人的權益,靠呃網民點擊來牟利,終於出現聲討和抵制。有人在Facebook開了《抵制內容農場》專頁,會不時張貼「內容農場」的流料和相關新聞,讓網友警剔。而Google也加入抵制行列,於2011年向「內容農場」宣戰,在Chrome寫了Personal Blocklist附加程序,讓用戶自行加入封鎖「內容農場」的名單,資料同時會傳送到google,讓內容無法出現在搜尋結果中。年前,香港亦有人針對中文「內容農場」,寫了一個plug-in程式,安裝後用戶若不慎按入「內容農場」,便會以紫色畫面提示,相當方便。

 

身為新媒體廣告人,筆者對「內容農場」深惡痛絕,皆因這些垃圾文章不僅損害了創作人的權益,更影響深遠的是,令網絡用戶逐漸輕視創意、資料搜集、研究分析的重要性。一個精心創作或資料豐富的文案或廣告,是要耗費一定人力及成本,這些帖文/廣告獲得的Like/點擊/關注,如果和只靠用幾分鐘時間抄襲改題的垃圾文章一樣,甚至更少。長此下去,無論商家或廣告公司,都不會再願意投資高成本去做有創意、有質素的內容,改為靠抄襲改圖標題黨「食糊」。

 

筆者和一位行家閒聊,發現上述「劣幣驅逐良幣」的歪風,在不同廣告範疇有增無減。他有個化妝品客戶,以前聘請明星拍廣告,現在「降級」改聘普通模特兒,拍些Before & After之類廣告:「兩個廣告播出後幾日,銷量都差唔多,咁駛乜在乎要做好個Brand?」所以,向「內容農場」宣戰,人人有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