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在網上見到一宗發人深省的趣聞,澳洲一位18歲少女入稟法庭控告父母。指他們七年前起,在Facebook上載她超過500張童年照片,而且全無底線。連她如廁的照片也照樣刊登,令她感到尷尬不安,少女指這是侵犯其隱私。

 

這宗案件未有判決,然而,也值得深思。今時今日,人人都有Facebook、WhatsApp、甚至YouTube等社交軟件。不止上載自己的照片和作品,也會分享拍攝朋友、他人的照片和影片。一旦公開,人人可見。由於純粹自娛、記錄,上載者大多都不會取得照片/影片中人的同意才上載。而若果這些照片/影片不會為他人帶來麻煩,大多平安無事。

 

香港在版權法例上尚算寬鬆,沒有肖像權。限制二次創作、串流等的《版權修訂條例》也被拉倒。我們在公眾場所拍照,只要不要騷擾他人,對方也無權要求「你要得到我同意先可以影我!」

 

然而,社交媒體功能越來越強。譬如直播出現後,也引來不少侵權問題。上年曾經大熱的「17」,有用戶利用軟件直播功能,直播now TV的西班牙甲組足球聯賽畫面,並揚言連英超及德甲也會照樣可播。有些用戶甚至以大膽出位的內容吸引觀眾,例如直播全裸艷舞、私處特寫,甚至床戰畫面。用以提升點擊率,賺取金錢,最後難逃被蘋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 Store下架的命運。

 

而近日無線停播港台長壽節目「城市論壇」,《蘋果日報》冷手執個熱煎堆,在網上進行直播,吸引21萬人次瀏覽。有網民大讃《蘋果》全程沒有廣告,連平時看不到的「咪後」爭拗也足本播放,不少網民更希望《蘋果》能夠每週直播。雖然《蘋果日報》的直播得到網民的支持,但是也引來不少質疑「蘋果未經同意直播有否侵權?」

 

港台對其他媒體引用影片規矩是十分嚴厲的,例如即使註明出處,也不可以下載港台電視部網站短片或剪輯使用。港台機構傳訊組總監伍曼儀,指港台節目可以透過不同媒體轉播,但須先向有關部門申請許可。《蘋果》直播論壇前未有通知港台,而港台得知後,已通知對方須向相關部門申請許可,對方亦有查詢情況。伍曼儀又指,未來亦會提醒採訪《城市論壇》的傳媒,可以採訪但不容許節目內容從頭到尾全程播放。

 

怎樣在版權擁有人及用家兩者利益取得平衡,相信這是個辯論不休的課題。筆者的立場是宜鬆不宜緊。幸好網絡23條最終被拉倒,港人唯一可以得到全面報道的平台,就是網絡這個還算自由、可以暢所欲言的領域。我們都還可以在網路上議事論政、批評官員、甚至報道高層領導和建制人物的醜聞惡行。畢竟我們身處的香港,政府有權用盡,我們要珍惜及捍衛僅有的言論以及網絡自由。

 

 

Facebook又出事!挪威作家本月初在Facebook上載著名「越南女孩」潘金福赤裸逃命的經典照片,被Facebook以「展示人體全裸照片」為由刪除,引起當地強烈反彈。正如筆者所言,Facebook必須承認本身是傳媒的事實,遵從專業傳媒的態度,否則只會繼續出事。

 

這張引發成為外交風波的「裸照」,攝於1972年越戰期間,照片中的9歲女孩潘金福赤身露體,皮膚被美軍燒夷彈嚴重燒傷,和同伴逃亡。該新聞照片刊登後,為結束越戰起了重要作用,反越戰輿論升溫,據悉連美國總統尼克遜看了也動容,促成翌年的巴黎停火和會。

 

這張如此具備歷史價值意義的新聞照片,無論如何也和「淫穢不雅」沾不上邊,豈料,挪威作家埃格蘭(Tom Egeland)、當地最大報章《挪威晚郵報》、以致女首相索爾貝格(Solberg)上載這張照片至Facebook時,被其電腦程式判斷為「顯示全裸性器官、臀部及女性全裸胸部」而遭刪除,引起挪威舉國嘩然,連首相也怒斥Facebook,竟然連戰爭新聞照片和兒童色情也分辦不清,刪除照片,嚴重程度形同修改歷史,結果Facebook不得不退讓,取消封禁潘金福照片。

 

事件發生,自然引起許多分析,例如Facebook編輯審查是否過嚴、有否侵犯言論自由、人工智能應否取代人類、甚至「朱克伯格意圖扮演全球新聞總編輯」等等,然而,筆者認為,Facebook最大的問題只有一個,正如舊文《Facebook篩選新聞醜聞》所言:Facebook攪不清楚及沒有肩負起本身是傳媒的事實。

 

讀者也許感到難以置信:Facebook也有編輯團隊,對用戶發佈的資訊有所篩選,怎會不察覺本身是傳媒及運作?答案是,嚴格來說,Facebook迄今仍以「社群平台」來執行其編輯運作,與「新聞平台」是有所不同。

 

關於這點,讀者不妨參考《信報》本月17日對香港教育大學講師章舜源博士的專訪。他指出:「Facebook當初的設計原意,是一個用來幫助人建立社交網絡的網站,它對內容的審查其實不是針對新聞內容,而是所有出現在其社交平台(不符合社群準則)的內容,因此只需訂立最基本的審查尺度,刪除色情、血腥、暴力之類社群主流認為不恰當的內容;但當Facebook開始有了傳播新聞資訊的角色,「不恰當」的界線,就會被內容的新聞資訊價值所模糊。」

 

朱克伯格創辦Facebook之初,也許純粹只想攪個連結大學同窗的社交網站,毋須遵守嚴謹的新聞法則。然而,發展至全球十幾億用戶的規模,這不僅是Mass Media,還是全球授眾最多的傳媒平台,朱克伯格不得不接受現實:Facebook早已經轉型傳媒了。根本早該轉聘專業新聞從業員為其編輯部把關,而非由電腦程式把關;並且還要引入一些約定俗成的傳媒守則,應用在日常操作上,而非由不熟悉傳媒運作的IT人去操作,結果鬧出把歷史照片誤作兒童色情照而刪除,法國ISIS恐怖分子FB直播殘殺警察的鬧劇。

投票人數破盡紀錄的立法會選舉,非建制派舊將下馬、得票銳跌,反見「傘兵」新人紛紛當選,足見泛民支持者求變心切,希望議會出現新氣象。

 

這次選舉在政治審查、港獨候選人遭禠奪、恐嚇、棄選聲之下進行,結果投票人數創出紀錄,共計220萬人投票,投票率58%,較舊紀錄2004年的178萬人及55.64%,足足多出42萬人和2.36%,出現了彩頤居票站入夜後的長長人龍,太古城少年警訊會所票站過千人排隊,凌晨2時半才完成投票之奇觀!

 

而最矚目的地區直選,非建制派和建制派,分別取得19席和16席,差距較上屆18對17席,有所拓闊。筆者7月時曾於《老泛民立會選舉困境》文章預測,經歷2014年佔領後,這次改選洗牌幅度,將是自回歸以來最大,結果一如所料,地區直選35席之中,共有17人是首次進入議會,而有4位排在名單首位、爭取連任的非建制派議員,均告落馬,包括工黨何秀蘭及李卓人、民協馮檢基及普羅政治學苑黃毓民,這還計算退休的民主黨何俊仁、劉慧卿、單仲偕、公民黨梁家傑等。

 

而在街頭佔領後崛起的「傘兵」及本土政團,成為了今次選舉最大嬴家,包括青年新政游蕙楨及梁頌恆、香港眾志羅冠聰、小麗民主教室劉小麗、獨立的朱凱廸及熱血公民鄭松泰,初試啼聲便告捷,且吸票力度驚人,以高票當選:朱凱迪以84,121票膺登新界西「票王」,羅冠聰以50,818票,於港島非建制派稱帝等。

 

從票源流向來分析,「傘兵」的確吸納了大量傳統老泛民的選票,導致後者落馬或低票當選。譬如港島區,落選的何秀蘭、險勝的陳淑莊,較上屆流失47,289票,與羅冠聰得票相若。而九龍西,落選的譚國僑 、黃毓民、低票當選的毛孟靜、黃碧雲,總共較上屆流失近5萬票,與劉小麗、游蕙楨得票相若。

 

「雷動計劃」在選前宣佈棄保,而響應呼籲而主動棄選的政黨,均成為最大輸家,估計棄保所引起的「骨牌效應」,加上非建制派選民求變心切,的確拖累棄選人士其他黨友的選情,民協何啟明、新同盟關永業、工黨胡穗珊宣佈棄選,結果民協譚國僑、新同盟范國威、工黨李卓人及何秀蘭均落敗,民協與新同盟更是議席全失,面臨泡沫化危機。

 

至於泛民兩大龍頭,公民黨和民主黨,表面上五區均當選告捷,其實皆顯著流失選票,長遠有隱憂。公民黨和民主黨上屆在地區直選分別取得25.5萬和24.7萬票,而今屆只有20.7萬和19.9萬,下跌了18.48%和19.15%,而民主黨死敵「熱普城」,儘管只取得一席,但總得票達15.4萬,其實兩者只相差4.5萬票而己。

 

筆者認為,數字會說話:傳統泛民支持者透過選票,向泛民政客給予最大懲罰,轉投在佔領期間嶄露頭角的「傘兵」,希望出現轉變,政壇會有新氣象。港人這種求變心態,過往造就了公民黨、社民連、人民力量等崛起,但歷史已經印證:不徹底改變制度,只冀望以換人來改變,最後只是舊瓶新酒、換湯不換藥。港人也許要再經歷多幾次教訓,痛定思痛,才會明白這道理。

立法會選舉結束個多星期,以逾8萬成為「票王」的朱凱迪,疑因介入「官商鄉黑」問題遭到死亡恐嚇,和家人有家歸不得,激起全城憤慨。筆者認為,朱凱迪當選後仍公然受到恐嚇,證明是次選舉,是港人輸了,而並非泛民、自決陣營聲稱的大勝利。

 

過去幾年,香港發生過不少人身安全被威脅事件,李波、林榮基、劉進圖等等,然而,這次主角是一位高票當選的議員,事件嚴重程度比以往過之而無不及。本來扮演保護弱勢、為弱勢發聲的議員,現在卻變成被保護的一方,這正在說明,朱凱迪口中的「官商黑郷」,不僅把魔爪撲向平民大眾,甚至肆無忌憚伸向有政治力量之議員。

 

從事態發展來看,梁振英電話噓寒問暖一番、保安局也和朱會面表示高度關注、警方一連兩日在元朗區高調犂庭掃穴,朱凱迪人身安全該可得到保障。然而,我們可以預測,不久後又會出現另一個朱凱迪、另一個林榮基,且情況會不斷重覆再重覆,關鍵是,今次選舉,其實港人都輸了。

 

選舉甫結束,梁振英便丟下一句「有啲好明顯反對我連任嘅議員都冇當選。」許多人說梁振英又施「語言偽術」,然而,筆者認為,這句話可能是梁振英任內最誠實的——當建制派都「反對」梁振英連任時,大家應該重新反思「反對」的意思了。建制派「反對」他又如何?反正他們都要聽西環指令;泛民以「反對」梁振英為競選綱領又如何?泛民每屆的「XX年真普選」競選綱領有兑現過嗎?可以說,站在梁振英的立場來說,「反對」他的人不足介懷:過去五年都是如此能耐,未來五年又何足懼!只有那些在議會內外擲杯、掃枱、擲磗、衝擊的「明顯反對」者當選,才能令他有所忌諱。

 

然而,今次地區直選35席,上述「明顯反對」梁振英的政團,幾乎全軍盡墨,這批街道佔領期間、光復行動的中堅份子、過去兩年大小社會抗爭中,為前線抗爭者聲援搖旗吶喊,敢於和政府、建制、泛民,甚至主流社會力排眾議。香港過去幾年種種都告訴我們,這巳經不是單憑講法律、講規矩、講道理、講幾句「我們都是XXX」可以解決,要對抗暴政,便需要勇武的戰士、抗爭者。

 

可惜,絕大部份港人都不喜歡這批「戰士」,一票也不肯投給這批前線抗爭、支援抗爭的參選者,寧願投給一些佔領期間只開「民主教室」、唱「今天我」的人,結果是,現在議會中,一個真正的「戰士」都沒有(那位唯一當選的激進派頭目,在該組織眼中也是公認溫和派!)奉行「以武制暴」的行動者,看見這樣的投票結果,士氣當然大受打擊、從前線撤回。未來幾年,社會一旦需要激烈的抗爭,甚至要和黑警暴政短兵相接時,大家很快發現,根本無兵可用!

 

選舉結果塵埃落定,近二百萬人用選票向這批鬥士、抗爭者「說不」,而朱凱迪絕不會是最後一位受害者,未來幾年,更惡劣的事肯定陸續有來,我們很快會發現束手無策、無力對抗,筆者奉勸各位,要有心理準備,好自為之。

 

立法會選舉踏入倒數階段,不僅各參選陣營互相攻訐,甚至連只進行民調的「球證」也中箭——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滾動民調,被多個政黨圍插有問題,擔任總監的鍾庭耀最終也要屈服,不得不中途更改調查方式。

 

港大民研由上月尾、提名期結束起,調查五區及超級區議會的候選人支持率,滾動民調以最近5天總和來計算。港大民研自2004年皆有進行,唯今屆據悉港大民研獲資助預算減少、加上參選人數破紀錄,民調方式出現兩項變化:一)電話訪問由以往讀出候選名單頭三人,改為只讀出首位;二)滾動民調的5天訪問總人數,大幅減至千餘人,某些地區受訪人數只得二百餘人。

 

結果,人民力量、社民連、自由黨、民主黨等,長期被滾動民調顯示候選人處於出局邊緣的政黨,相繼發炮,質疑不準確。上述政黨今屆均要新舊交替,於是安排退休的議員排在交棒的新人後面,希望藉其名氣和支持度,保送接班人入局。例如民主黨新界東名單由林卓廷排頭、劉慧卿居次;港島區名單,單仲偕為許智峯抬轎;人社新界西名單,陳偉業排在黃浩銘後面;自由黨新界東李梓敬名單,田北俊處於第二位。

 

唯港大民研顯示,上述名單候選人,支持人長期處於最後一席、甚至落選邊緣,各政黨均認為難以置信,批評港大民研採樣少、誤差大、訪問方式偏差,批評最多的,是電話訪問只讀出名單第一位,並無把排第二位的候選人也讀出,令「抬轎」效應反映不到。陳偉業更怒斥人社名單若果落選,「鍾庭耀要負最大政治責任!」

 

先旨聲明,筆者不是唸統計出身,難以從技術角度分析,但閱讀港大民研過去一個月的調查,單以常識判斷,也認為鍾庭耀有點離譜:調查怎可能出現一張名單取兩席的結果?據港島和新界西的調查顯示,多日以來,新民黨葉劉淑儀及田北辰名單,支持度可以穩勝兩席——自從2008年,公民黨余若薇/陳淑莊名單、民建聯劉江華/陳克勤名單後,再沒有出現一張名單取兩席的結果,且別忘記今屆參選「碎片化」情況前所未有!鍾庭耀還要指出,上屆成績中下游的葉劉淑儀和田北辰,今屆忽然成為「票王、票后」,筆者恐怕葉、田兩人都不相信!

 

其實,港大進行的民調,與真實選舉結果的落差,每屆都不斷擴大,翻查2004年、2008年、2012年,港大民研最後發表的調查和該屆當選名單比較,準確度每況愈下。2004年最後調查的前列30個候選人,當中28人當選,準確度93%;2008年最後調查的前列30個候選人,當中27人當選,準確度90%;上屆地區議席增至35人,調查的前列35個候選人,只得29人當選,準確度跌至83%!

 

港大滾動民調被轟不準,有兩大因素:一)十幾年來,抽樣老是以撥出家居電話進行,且還要在晚上撥出,試問今時今日,除了爺嫲父母屋企,年輕一代還有誰會安裝家居電話?晚上不是在公司OT,便是出街捉Pokemon Go,結果訪問員找到的,最多是長者、家庭主婦,儘管港大民研可以根據人口分佈來調整,但誤差率難免被推高,君不見今屆民調,某些地區誤差率長期高達5%、甚至6%?二)建制派多為組織配票,在選舉當天,選民才獲指示如何配票,結果選前的意欲,完全不能作準。看看民建聯上屆在新界西三張名單,譚耀宗、陳恒鑌、梁志祥,其實只取得22.8%得票,以該區九個議席、當選門檻11.1%計算,理論上只夠取得兩個議席,但因為分票夠均衡,最後全取三席!

 

其實,選舉民調不準,中外皆如此,最準是看賭盤。歷屆台灣總統大選,地下賭盤不僅能準確選舉結果,甚至讓多少票如是。香港沒有地下賭盤,賽馬會也不受注。各位立法會候選人,與其責難鍾庭耀民調不準,倒不如自問過去四年,究竟真心為香港做了什麼?四年前高票當選、今天失去民意支持,要喊告急,還要萎過於人,完全是本末倒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