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終於宣佈改變政策,以新聞價值行先,容許用戶上載一些令人不安、但具備新聞價值的相片及影片,顯示Facebook肯面對現實,逐漸由社交平台轉型至新聞平台。

 

筆者早在《Facebook篩選新聞醜聞》及《Facebook刪除越南女孩裸照風波》多次指出,無論朱克伯格願否承認,Facebook這個全球最大的網上平台,發展至今時今日,經已是一個新聞媒體,必須引用專業的新聞編採守則,以及新聞從業員把關才行。Facebook於數天前終於宣佈放寬審查尺度,副總裁卡普蘭和奧索夫斯基(Joel Kaplan and Justin Osofsky)表示,經過向Facebook社群及合作夥伴一輪諮詢後,決定改變現時用戶守則及標準政策,容許其具有新聞價值、重要且關乎公眾利益的材料發佈在頁面上。而這次更改審查政策,算是回應包括筆者在內的改革聲音了。

 

讀者也許不太明白,都是同一個Facebook,「社交平台」和「新聞平台」的定位有那麼大分別嗎?事實上,兩者的內容審批準則分別可大了!社交平台是供人與人之間進行社交活動的互動平台,其活動內容較個人化,用戶可分享個人資料及生活點滴等,其審查尺度著重於刪除色情、血腥、暴力之類,社群主流認為不恰當的內容;而新聞平台則著重於文章內容的新聞價值,審批標準偏向對社會而非個人的,只要其內容是事實,亦同時符合新聞價值的元素,如具備影響性、顯著性及衝突性等,即使其內容可能違反「社交平台」既有的用戶守則及標準,也可被允許發佈。

 

在過去,早已被用戶認為是新聞平台的Facebook,卻按照落後的「社交平台」準則去審批內容,結果鬧出不少爭議。就像早前一個由瑞士組織Cancerfonden上傳的預防乳癌影片,內容以粉紅色圓形圖案來代表女性乳房,教導自我檢查乳房有否出現硬塊,該影片卻被Facebook以「冒犯女性」為理由刪除。Facebook其後澄清及道歉,指事件屬人為錯誤。然而,同樣錯誤不止一次,挪威作家埃格蘭(Tom Egeland)上月在Facebook上載著名「越南女孩」潘金福赤裸逃命的經典照片,竟然被Facebook以「展示人體全裸照片」為由刪除,引起當地強烈反彈。

 

Facebook撥亂反正,終於轉型新聞平台,對於中小企的啟迪是:他朝君體也相同。今時今日,不少中小企業會開設粉絲專頁來進行宣傳推廣,筆者以新媒體推廣者的角度來看,這些粉絲專頁,一是弄得像個人生活時報,毫無推廣價值可言,二是弄得像Content Farm(內容農場),含金量太低,真正質量俱佳的專頁不多。Facebook的轉型,正好給予中小企一個當頭棒喝。

 

律政司司長袁國強今次真大鑊,皆因近期兩宗大爭議都與他相關:撤銷起訴康橋之家前院長張健華,涉性侵智障女院友案件;以及向法庭申請禁制令,禁止梁頌恆、游蕙禎於立法會再次宣誓,引起各界口誅筆伐。袁國強今次真是犯下大錯,應該控告的又不告,不該告的卻堅持控告,真是比回歸後首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做得更差!

 

先說康橋之家案件,張建華性侵犯事主的過程被拍下,警方亦檢獲張精液紙巾等證物,已經證據確鑿!律政司卻撤銷其控罪,張不單向法庭申索訟費,在接受傳媒訪問時,更高調稱自己才是真正受害人;張辯解紙巾上的精液是與夢遺有關,更有一份法醫報告證明女事主是處女,指責女事主是被受害妄想症,厚顏令人齒冷!張指自己被屈,是女事主拉他進辦公室,看見垃圾桶內有盒荳奶,希望可以飲到,更離譜說紙巾上的DNA,是女事主的口水和汗水,此番言論簡直是向女事主傷口灑鹽。但是律政司以受害人被評定因創傷後壓力症及智障,不能上庭作供為由,撤銷檢控。此舉引起社會各界強烈不滿,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上周日發起聯署,只消一日已經有超過十萬市民聯署,打破朱凱迪記錄。

 

另一宗受爭議的事件就是,上周三梁頌恆、游蕙禎立法會議員宣誓被裁無效,應本周三重新宣誓,卻在前一晚,律政司突然向法庭申請禁制令,禁止兩人再宣誓。如此舉動,嚴重破壞了三權分立的制度。在立法會發生的事情,應當由立法會處理,律政司現今是行政干預立法,連法官也怕孭鑊,不肯頒臨時禁制令,袁國強今次真是激嬲大眾!

 

律政司的職權在於入稟起訴,在控告與否之間作出決定,除了考慮官司有沒有勝算,更重要的是社會觀感。袁國強肯定不了解這道理,亦忘記了梁愛詩當年的死因:「應告唔告」!

 

話說梁愛詩回歸後,擔任首位女律政司司長,便面對辣手的「胡仙案」。星島集團前主席胡仙於1998年,被指涉嫌串謀3名高層,誇大《虎報》銷量,欺詐廣告客戶。梁愛詩當年以證據不足,以及保護1,900名星島員工生計的「公眾利益」為理由,決定不起訴胡仙,事件衝擊香港法治,梁愛詩也失去了法律界和市民的信任。結果她的靠山董建華腳痛下台後,在第二個任期未滿,於2005年便黯然離任。

 

繼任的黃仁龍則相當聰明,深諳起訴與否,應該顧及社會觀感的因素,故此2005年上任未足一個月,就決定翻查1999年的「艷骨案」,向高院申請重開,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胞弟方曼生,物業下發現女模彭楚盈骸骨的離奇命案,並指由裁判官調查死者死因是否符合公眾利益。雖然最後敗訴,但是贏得市民信任,深信他並非像梁愛詩,會基於起訴對象而影響決定。

 

律政司檢控準則備受詬病早就不是新聞,例如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姪女Amina Mariam Bokhary襲警案,律政司被指放生,一審獲得輕判,引起警民極度不滿,律政司才就判刑提出覆檢;袁國強對於權貴輕輕放過,卻對基層市民窮追不捨,就如早前一名喪夫婆婆因為將亡夫的醫療券換取鈣片,被律政司咬住不放,引起民憤。梁愛詩衰了一次「胡仙案」,就足以黯然下台,如今袁國強居然接連衰兩次!若果梁振英明年無法連任,他要多做五年,恐怕難度極高!

新任立法會議員游蕙禎「扑嘢都無房」論,轟動全城,剔除政治立場不談,事實上「游BB」以「扑嘢」一說,作為香港青年發展空間被收窄之例子,儘管去得幾盡,比喻實在妙到毫顛。

 

理工大學學生會上周一(3日)舉行論壇,主題「香港2047 議會抗爭與統獨之爭」,邀請一眾新任立法會議員出席。游蕙禎發言時指出,單程證審批機制倘若不取消,香港福利只會繼續被中國新移民搶奪,批評政府根本沒有幫助年輕人,越講越激動,忽然說:「香港好多好嚴峻問題,依家好多年輕人,喺一個不斷被縮窄嘅生存空間,負擔唔起在外租住單位,就算我哋而家想去扑嘢都搵唔到房扑呀,呢個係好現實嘅問題。」據悉當時台下聽眾,無論男女,不少都嘩然。即日網上、翌日報章都廣泛熱議游女神「無房扑嘢」論。

 

筆者聲明,對青年新政的偽本土立場甚具質疑,唯撇除政見不談,從政治演說來看,游氏以「無房扑嘢」來引起外界關注年輕人發展空間被扼殺,出招有點偏鋒,卻成功達致效果。

 

首先,25歲的游蕙禎,本身也是年青人,說出自己的心聲「想扑嘢都無房」,至少有說服力,也不見有人大力反駁「這不是香港年輕人的事實」——什麼人說什麼話,這點很重要。試想想,同一番話,當天若由同場年逾四十的劉小麗老師說「我們年輕人連扑嘢都搵唔到房」,效果肯定截然不同!

 

其次,游蕙禎「要搵房扑嘢」Sound bite的確搶盡鋒頭。當天論壇嘉賓其實還有劉小麗、鄭松泰和譚文豪幾位新任議員,但大家還記得他們說了什麼嗎?甚至可能不知道他們出席!

 

第三,要讓受眾深刻體會年輕人現時的窘境,「連扑嘢都搵唔到地方」,的確是很醒神、很形象化,游氏也許可以舉其他例子,如「大學畢業生要住板間房」、「拖欠十年債務」、「無錢結婚買樓」等等,唯震撼效果相信差一大截,別忘記,當天討論單程證審批、中港矛盾、2047等題目,其實都是相當沉悶、嚴肅。假若游女神當天沒有發表「扑嘢」偉論,最多是搏得翌日報章一篇普通報導而已,怎可能連《時代雜誌》都注視,在網站刊登題為「A 25-Year-Old Hong Kong Lawmaker Wants More Space For Sex」的報導。

 

第四,從小妮子之口吐出「扑嘢」兩字,的確夠粗鄙、市井、不登大雅之堂。然而,若改以「開房」、「做愛」等字眼來取代,力道卻實在不足。《香港01》當天也有篇報導,標題「內地人問中港矛盾 游蕙禎:土地問題嚴峻 想做愛也找不到房間」。少了「扑嘢」兩字,改稱「做愛」,整體衝擊力大減。游氏畢業於嶺南大學中文系,相信構思講辭時,應該考慮過幾個字眼的效果差異。

 

當然,社會確實可以批評游蕙禎,尊貴的立法會議員在大學校園之中,口出「扑嘢」這些露骨意淫字眼,有失代議士及淑女身份,也影響下一代等等。不過,平心而論,我們的社會早已每況愈下:特首高官滿口語言偽術,建制派議員為了護航政府,不惜違背良心說話,染紅傳媒的報導更是戾橫折曲。這些不是比粗口更難聽,更值得譴責嗎?故此,「只准狼英說謊,不許游女神扑嘢」的心態才是歪曲,筆者不介意游蕙禎坦言「要開房扑嘢」,只介意其一黨的偽本土立場而已。

黃仰芳憑「兩年供斷樓」榮登應屆傑青,被批評扭曲香港價值。細心想想,主辦傑青的JCIHK,只是個小圈子選舉、毫無公信力,為何在高喊「我要真普選」的今天,我們還要在乎一個小圈子口味的結果?

 

杜琪峰電影《黑社會》裡,和聯勝龍頭人選由一班退休「叔父」定奪。德高望重的鄧伯,在選舉時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:「我年輕時就想,那班叔父都一把年紀了,無權無勢,憑什麼由他們來選龍頭?後來我才知道,他們有的是輩份,他們說的話,大家會尊重……如果我們毫無公信力,還需要我們幹麼?」

 

在電影《黑社會》中,龍頭選舉名副其實是個「小圈子選舉」,一班叔父也深愔「公信力」的重要性,如此推選出來的龍頭人選,才能得到幫會上下的接受。是屆出爐傑青劣評如潮,連主辦機構JCIHK也被質疑徇私,導致有逾四十年歷史的傑青招牌,一夜之間付諸流水,死因就是忘記「公信力」。

 

充滿爭議的「傑青」黃仰芳,上周日得獎後,高調發表自己「上樓方程式」,大談自己大學時期做傳銷,每晚兼職6小時,過著朝9晚11的生活;無時間與同事social,更話「十年內睇唔夠五套戲與演唱會」。言論一出,引起嘩然,不久卻被揭發三年前的另一篇訪問,前言不對後語。

 

當時黃仰芳透露,一年去六次旅行,並豪花60萬,認為金錢不代表一切,work-life balance才是最重要:更稱自己熱衷於社交活動,是「Name Card Collector(卡片收集者)」。而且還被傳媒踢爆,早跟應屆「傑青」首席評審、全國政協常委胡定旭相識,8號風球還相約慶祝生日。其引以為傲的「上樓方程式」,原來是在2003年沙士疫情過後未幾,買入將軍澳中心一個231萬元的近900呎建築面積單位。

 

黃仰芳三年內供斷樓按、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物業,不僅暴露出拜金主義、前言不對後語、與胡定旭關係匪淺等問題。最大問題是:兩年可以供斷樓,最多讃你「叻女」,但算什麼「傑出表現」!如果兩年擁有一個物業,也可以做「傑出青年」,那麼一些憑摸貨、連樓也不用供,便致富的物業炒家,如黎汝遠、陳清白等,不如頒個「世界傑青」?JCIHK閉門造車,辦小圈子選舉,每年把幾個人冠以「香港傑出青年」之名,有「香港」兩字,好歹也要有些公信力,選些像樣的。香港絕大部分人也希望兩年供斷一層樓,但恐怕這大部分人也不能認同黃仰芳!

 

女傑青黃仰芳搵錢至上的言論,引來全城反感,負責主辦選舉的JCIHK更可謂引火自焚,被人質疑只得幾個評審,根本就是「小圈子選舉」。歷屆多位傑青得主,例如認為「中國人是需要管」的成龍、提出「選民應該受懲罰」的「鼠王芬」、學歷備受質疑的葛珮帆等,完全和大眾心中的「傑出」標準大相徑庭,經過這次大肆負面報導,明年即使JCIHK還好意思繼續舉辦,恐怕沒有多少人會尊重這批「傑青」了。

 

 連最佳歌手、香港小姐也一人一票產生,黃絲帶也懂得喊「我要真普選」的今天,諸如「十大傑青」這類昔日象徵精英主義的小圈子選舉,一是淘汰、一是改革,否則抱殘守缺,便如《黑社會》鄧伯所言:毫無公信力,還需要你們幹麼?

 

希拉里和特朗普首場總統辯論結束,一如所料,在政壇多年的希拉里於民調勝出。唯意想不到的是,特朗普在社交網絡甚多人Like,Facebook和Twitter的獲得關注數量大大超出希拉里,最終會否「爆冷」入主白宮呢?

 

今場辯論,是史上首次在Facebook、Twitter與Snapchat上同步直播的總統選舉辯論。在辯論結束之後,外界普遍認為希拉里表現較好。美國CNN民調顯示,62%觀眾認為希拉里表現較好,而特朗普只獲27%支持。但在社交媒體方面,特朗普卻「完勝」希拉里。在辯論期間,網民在兩大社交平台Facebook及Twitter留言提及特朗普的次數,遠比提及希拉里多。Twitter表示,提及特朗普的留言佔總數62%,而提及希拉里的只佔38%。在Facebook直播平台,論及特朗普的留言更高達79%。

 

自Facebook 出現後,美國總統競選的消息不再單靠報紙、電視和雜誌來呈現,社交網絡的影響力日益重要。上屆總統選舉,18至29歲的年輕人中,只有 45% 投票,而65歲以上高達72%投了票。對於候選人而言,利用互聯網向年輕一代拉票,相當重要。據悉,超過半數美國人每天使用手機約4小時,故此特朗普和希拉里也看到了流動社交平台的重要性,加大在這方面的宣傳投入。據市場調查公司 Borrell Associates的統計指出,今屆美國總統競選投放在新媒體的費用,是上屆的12倍,可見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候選人成敗關鍵。

 

以特朗普為例,他十分喜歡用Twitter與大眾互動,每天發出數條,即使是在凌晨兩三點,也照樣發文。外界給特朗普的形象定位,也是來自於他在Twitter上的表現。攻擊性的言論說發就發,只要一放「狠話」,特朗普Twitter的轉發量立即節節上升。舉個例子,在5月11日至31日,其Twitter轉發次數已經接近 6,000 次,相比之下,希拉里只有1,500次。

 

其實早在2008年,曾經參選的希拉里,卻在民主黨初選時輸給奧巴馬。原因就是將競選資金,仍然集中在傳統電視廣告上,忽略了社交媒體這一大武器。但是,錯誤不會再重複發生在希拉里身上,相比特朗普,希拉里在Facebook和Twitter運用的技巧雖然相對較弱,在Snapchat上玩得風生水起。

 

港人也許不熟悉Snapchat,在美國年輕人圈子卻是地位超然。希拉里團隊在Snapchat投放競選廣告後,熟練運用「換臉」功能,把特朗普的臉,換成幾位共和黨前總統,以此來抨擊他的信仰與之前相左。希拉里的團隊以這種詼諧諷刺的形式,來暴露特朗普的弱點,因此成功吸引不少年輕人關注。除了在Snapchat上買廣告改圖,希拉里團隊還會用emoji表情,和年輕人常用的俚語,在平台上「打廣告」。因為她深知要贏出大選,必須解決年輕選民厭惡她的問題。

 

社交媒體的重要性無遠弗屆,若說能夠左右美國總統選舉結果,也不誇張。香港當然也不例外,從政者也紛紛利用社交媒體與大眾保持良性互動,例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、侯任立法會議員鄺俊宇和朱凱迪等等,經常利用Facebook、Youtube等。可悲的是,現行選舉條例對於社交媒體設下種種限制,無論對候選人和網民都帶來諸多不方便。希望政府從善如流,早日追上國際潮流。